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地质工作是一项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承载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同时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观滴水而见沧海,地勘十院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地质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透过泛黄的老照片,追忆逝水年华,重温奋斗激情,回望发展历程,以此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命脉,亟需专业的人才队伍勘查开发,毛主席亲笔题写“开发矿业”四个大字激励地质工作者,可见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1962年原内蒙古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组建,队部设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其前身为地质部大兴安岭中苏合作队,是地质部当时仅有的两个区域地质测量队之一,也是内蒙古东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地质勘查科研单位。1992年更名为内蒙古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研究院。
1972年原内蒙古地质局一0一水文地质工程队组建,队部设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主要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工作。1992年更名为内蒙古地质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即便是在这种办公条件差、住房条件苦、生活水平低的情况下,第一代地质人以“找矿兴国”为己任,奠定了地勘十院的基础。

创时代地质辉煌
1995年,原内蒙古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研究院与原内蒙古地质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部迁至赤峰市松山区。随着全国地勘单位逐步实现企业化的改革进程,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及时带领全院职工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确定了“以地质勘查为龙头,以矿业开发为支柱,以工程勘察与施工为补充”的发展战略,有效推动了地勘十院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勘十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经典地质队、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迎挑战再续新篇
六十载薪火相传,内蒙古地勘十院已发展成为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开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岩石矿物分析检测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勘单位,为国家及相关部门提交地质成果千余份、发现各类有价值矿床几十处、大中型水源地十几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勘查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新一代地质人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地质找矿转型升级,以昂扬的斗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发扬“三光荣”优良传统和李四光精神,践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代地质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